长者助手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新闻发布会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全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日期:2021-06-04 17:45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6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牟善学,省生态环境厅核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陈家厚,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由海江出席发布会,介绍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牟善学先生,省生态环境厅核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陈家厚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由海江先生,请他们介绍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牟善学先生就《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介绍有关情况。



    牟善学: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明天就是六五世界环境日,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相约见面,共同见证和分享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信息。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监督,正是在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有力地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使龙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加良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省生态环境厅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统计、气象、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此公报涵盖了我省2020年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自然生态、声环境、辐射环境、气候变化、基础设施与能源等8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全省生态环境各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大气环境质量方面的内容。


一、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2020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9%,较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省1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名的分别是,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和伊春市。


    2020年,黑龙江省实施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全省削减散煤319.51万吨。累计淘汰改造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小锅炉3302台,实现超低排放煤电机组106台,治理“散乱污”企业1454家。


    这一系列举措使全省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PM10、NO2均值浓度分别降低3微克/立方米和1微克/立方米。


    全省酸雨频率为0,与2019年持平,降水pH年均值为7.08。


二、水环境质量方面


    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62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4.2%,较201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国考断面劣V类全部消除,4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全部整治。


    四大水系水质持续向好,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均为良好,黑龙江干流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在107个国、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占8.4%,Ⅲ类水质占61.7%,Ⅳ类水质占23.4%,Ⅴ类水质占1.9%,劣Ⅴ类水质占4.7%。与2019年相比,Ⅰ~Ⅲ类比例升高2.2个百分点。15个湖库的26个国、省控监测点位中,有13个点位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三、土地方面


    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100%。


    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优先保护类占99.87%。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固体废物零进口法定目标提前实现,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76%和97.94%。


    对全省653家企业和10家化工园区进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完成全省460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调查评估。


    2020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75.67平方公里。


四、生态自然方面


    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一般”的县(市)分别有21个、52个、2个。


    我省有兽类88种,鸟类390种,省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


    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地331个。其中:国家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134处,自然公园196处。


    全省已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12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7.3%,林木蓄积量为22.4亿立方米。全省草原面积207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1.6万公顷。


五、声环境方面


    2020年,全省13个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53.9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65.8分贝。


全省各类功能区昼间总达标点次为395个,达标率为92.3%;夜间总达标点次为319个,达标率为74.5%。


六、辐射环境方面


    2020年,黑龙江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七、气候变化方面


    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提前完成。全省有大兴安岭地区、逊克县2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齐齐哈尔高新区1个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八、基础设施能源方面


    截至2020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累计建成排水管网1.72万公里,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18座,污水处理能力493万吨/日。全省累计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1座,处理能力2.81万吨/日。


    总体来看,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强省建设迈出新的步伐,“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常流”已成为龙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以上就是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的介绍。


    明天就是六五环境日了,今天下午,省生态环境厅、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将共同举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纪念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各市地也将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希望媒体朋友们多报道六五环境日的相关活动,多关注“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四大行动,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的龙江样板。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时间,请大家围绕《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您所在的媒体。

 

答记者问



    科技日报记者:2020年,黑龙江省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我们想了解一下,今年1至5月,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如何?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提升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



    陈家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数据上可以得到印证:1-5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0.4%,同比升高3.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5μg/m3,同比下降7μg/m3,降幅为1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24天,同比减少36天。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为72.8%,同比升高1.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4μg/m3,同比下降20μg/m3,降幅为27.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5天,同比减少15天。


    总体上看,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是向好态势。为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我们主要开展了两大方面工作。


    第一,从5月1日起,在全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攻坚行动,充分利用非采暖期的有利条件,实施一批治理工程,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一是持续开展工业炉窑深度治理;二是加快推进钢铁焦化企业脱硫脱硝全覆盖工程;三是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五大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四是开展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


    第二,继续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一是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哈尔滨、绥化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二是完成火电行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非电力锅炉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三是推进棚户区改造集中供热、生物质供热、智慧供热等工程,优化供热结构,减少散煤用量。


    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谢谢!

 


    央广网记者:客观、准确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离不开监测工作,请问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由海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由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决定监测结果能否客观、真实、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要求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十三五”以来,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总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全覆盖”。一是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县以上全覆盖,这方面我们建设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64个;二是地表水监测实现重要水体全覆盖,全省设置了地表水国省控点位165个,建设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68个;三是土壤监测实现县以上全覆盖,全省设置土壤国控监测点位1404个;四是地下水监测实现主要三级水文地质分区全覆盖,共设置地下水国控点位68个。此外,全省还开展了县级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全力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完成生态状况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了覆盖水、大气、土壤、生态、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摸清家底、掌握动态”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突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科学、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对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为推进美丽龙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黑龙江省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有什么打算,具体要采取哪些措施?


    陈家厚: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和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我省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水污染防治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2021年,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围绕编制好一个规划,保护好一方水源,消灭两个劣V类水体,重点推进5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谋划“十四五”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结合我省流域特色,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规划好未来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推动水源地保护。抓好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200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保护好“百姓水缸”。


    三是开展劣V类水体治理。指导劣V类水体所在地市编制治理方案,加大治理力度,力争年底前消除2个劣V类水体。


    四是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督促市、县级地方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建设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对冶金、电镀、化工等7大重点产业定位的园区加大督办力度,严格要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


    五是推进重点流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加大安肇新河治理力度,启动一批治理项目,加强存量问题整改,紧盯企业点源污染管控,使安肇新河水质有较大改善。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看到通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全省自然保护区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十四五”期间,还将开展哪些工作来保护我们省宝贵的自然生态环境?


    陈家厚:我们省是生态大省,全省对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原生态保卫战、“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一系列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挤占生态空间的各类违法违规活动,重点查处了呼兰河口湿地、牡丹江曹园等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推动了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总体上看,全省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得到严格保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牢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我们将持续组织“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地现代化监管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督等方式,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破坏行为,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依法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作为监管目标,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移交和督察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生态破坏问题,守护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三是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组织开展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胁迫因素,提出应对措施和保护策略。


    主持人:谢谢3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再次感谢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2020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博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