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环境宣传 > 新闻发布

全文实录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5-09-30 10:15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9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主题为“坚持‘三水统筹’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马云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一级调研员李欣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欢迎参加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坚持‘三水统筹’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发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今天,我们邀请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马云处长介绍今年以来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情况,并与厅水生态环境处一级调研员李欣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马云处长作情况介绍。

马云:首先,我谨代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今天,我们将聚焦“坚持‘三水统筹’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这个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生态环境部强有力指导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集中攻坚,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全省国考断面达到和好于Ⅲ类比例84.4%、超国家考核目标14.8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松花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优等级。今年1-8月份,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和好于Ⅲ类比例达到了85.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这一数据为我省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16年至2024年,全省国考断面达到和好于Ⅲ类比例从54.8%提高到84.4%,增加29.6个百分点,呈现递增态势。从目前看,我们对完成“十四五”国家考核目标,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不仅是生态环境系统自己的成绩,也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年初以来,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任务攻坚推进。按照省政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黑龙江省2025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方案》《黑龙江省2025年重点支流水污染专项治理攻坚方案》,全面梳理全省水环境管理有关重点任务,逐项对照研究落实举措并推进落实,水战线专人每日盯办任务推进情况。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商务、疾控等省直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市地主动落责,推动各项任务举措逐步高质量完成,制约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一些堵点卡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二是高效开展水质提升“麻雀战”。印发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提升“麻雀战”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统筹省市县三级水环境管理力量,采取“小分队”作战模式,组织市县工作组围绕国控断面及汇水范围灵活开展加密监测、预警分析、溯源排查、整改整治,实现技术支撑和监管全覆盖,推进国控断面汇水范围分区、差异、精准管控。截至目前,全省13个市(地)工作组已针对61个断面实施“麻雀战”,集中解决了一批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遗留和偶发问题,及时发现并消除了潜在风险隐患。
三是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以上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何家沟黑臭水体问题为重点和突破口,在开展问题整改的同时,常态化开展何家沟暗访检查,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累计“四不两直”暗访30余次,夏汛期间“逢雨必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属地并完成整改,何家沟水质全线达标,稳定消除黑臭。44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县级城市14条黑臭水体治理基本完成。
四是夯实饮用水水源保护根基。以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等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现场检查。把握化冰期和汛期水质变化规律,组织各地开展河流、湖库型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建立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切实维护群众“饮水安全”。组织召开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现场会议,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五是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持续深化“局长查现场”工作机制,加大入河排污口监管力度。强化整治质量,启动全省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专项工作,梳理2022年以来全省省级发现入河排污口整治类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形成全省排污口回头看“一市一账”,分阶段开展地市自查和省级抽查,进一步推进问题有效整改、彻底整改。
尽管我们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全省水环境质量确实有了较大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水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同人民群众对美丽河湖的期待还有差距,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标志性战役,推进重点河流干支流、小微水体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三是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龙江的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让龙江的每一片水域都成为承载乡愁的幸福源泉。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马云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答记者问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饮用水水源保护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请问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什么工作,下一步还有什么工作计划?谢谢。


李欣感谢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关心。饮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是生态环境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做了“筑基础”“防风险”“建机制”三方面工作:

“筑基础”就是指导各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高标准划定水源保护区,将水源保护区的新建、调整事项纳入当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中,履行社会公开、风险评估、集体决议等法律程序,做到保护区划分或调整合理合法,从源头上减少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指导各地综合考虑自然禀赋、地形地貌、用水需求、污染源分布、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统筹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标识牌确立、安装围挡等工作。目前,全省954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完成“划”“立”“治”规范化建设。“划”“立”“治”即“划分”“立标”“治理”。
“防风险”就是紧盯特殊时期特定水源地风险隐患,比如,化冰期、汛期受“桃花水”、极端天气影响,河流湖库型水源地水质容易受到波动,“桃花水”即春天四五月份桃花盛开时节也是积雪融化时期,再受到大量降水影响,引发河流湖泊水位上涨的现象;夏季高温天气下,一些小库容湖库型水源地容易发生水华,水华指的是一些淡水水体中的藻类,有绿藻、蓝藻几种,因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变色,同时对水质和生态产生一些影响。对此,我们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印发化冰期、汛期水源地风险防范预警函和防范湖库型水源地水华的预警提示函,制定应急预案,引导公众科学客观认识水华,避免因信谣传谣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同时,组织各地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坚决守牢群众饮水安全底线。
“建机制”就是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为进一步强化水源地监管,我们采取分级负责、统筹实施的方式,通过提示预警、监督监测、应急响应、常态巡查等一系列工作,形成监管机制闭环,动态发现并解决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实现水源地监管和保护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做到管理科学规范、应急处置有力、保障措施到位,通过长效监管实现长治久清。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水缸”安全。谢谢大家!

黑龙江日报入河排污口排污是否达标,关乎水环境总体状况。请问“十四五”期间,全省重要支流、重点湖泊的排污口整治工作进展如何?谢谢。

马云感谢您的提问。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最后一道“闸门”,也是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查、测、溯、治、管”五个环节,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立规矩、建机制,确保排污口“有人管、管到位”。推行“县区周巡查、地市月核查、省级季抽查”和“局长查现场”的常态化巡查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聚焦排查不彻底、溯源不准确、整治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实地督导,发现问题立即督办整改,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排污口问题早发现、真解决。

二是用科技、强手段,让“隐形排污”无处藏身。针对我省冰封期长、监管难的问题,我们用上了卫星遥感这样的“千里眼”和“透视眼”,通过解译冰封期排污口流水特征,精准识别“隐形排污口”,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升级。此外,针对我省冬季时间长,污水处理厂在低温运行状态下出水达标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调整参数,让排污口整治“不猫冬”。

三是重实效、抓长远,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入河排污口整治不能搞“一阵风”,一方面,我省组织“专家小分队”深入各地“解剖麻雀”,采取“专项查、重点查、联合查、暗访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河流、重点区域开展帮扶督导,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到位。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举办全省排污口监督管理业务技能培训班,开展“微课堂”线上培训,提升基层人员专业水平,并对整治进展缓慢的地市,成立督导帮扶组,现场指导推进,确保整治任务按时完成。

目前我省31条重点河湖2253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2237个,整治率已达99%。我们将持续做好排污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让龙江的水更清、岸更绿,真正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切期盼。


总台央广网黑臭水体一直是困扰百姓的突出问题,《“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李欣感谢您的提问。城市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对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5个市地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全覆盖暗访及监督性监测,到目前为止,累计暗访黑臭水体达48条,及时督办并解决河道内存在垃圾、畜禽粪污等问题。针对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何家沟重点黑臭水体进行重点管理,累计暗访30余次,何家沟治理成效稳固,水质全线达标。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确保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圆满收官,我们与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收官战的通知》,督促相关县(市、区)加快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度,截至目前,58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提前半年超额完成2025年度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年度治理任务。

此外,为确保黑臭水体整治做到“治根本、不反弹”,我们与省住建厅联合印发《2025年黑龙江省城市黑臭水体二三季度水质监测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保障水质没有变化,不超标、不反弹,对已完成整治的58条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开展水质监测,目前二季度水质监测已完成,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已完成整治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无返黑返臭现象。第三季度水质监测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做到发现一条、解决一条、治理一条、巩固一条,实现长治久清的根本目标,更进一步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人民网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六部委印发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请问过去一段时间黑龙江省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省生态环境厅对落实行动方案有何考虑?谢谢。

马云:感谢您的提问。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加快建设绿色龙江、美丽龙江的重要实践,也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举措。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2024年,印发了《黑龙江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国家的行动方案2025年出台,我们比国家提前一年印发了黑龙江省的方案,近期我们将根据国家的行动方案对我省方案进行调整和进一步完善。我省的行动方案确定了以86条河湖为重点的建设任务,其中涵盖了群众关心关切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环境敏感脆弱的重要河流和湖泊水库,旨在通过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加大河湖治理保护力度,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碧水环绕、绿水常新”的生态成果。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意味着重心由单一的注重水环境治理提升,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转变。在水资源方面,我们着力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监管,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开展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水环境方面,深入推进了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保好水、治差水,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分类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在水生态方面,积极推动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岸上”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等保护建设,“水里”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综合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全力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全省各地立足龙江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等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省生态环境厅加强优秀案例经验的推广应用,鼓励各地借鉴学习,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美丽河湖。截至今年9月份,已有17条(个)河湖(水库)被认定为省级美丽河湖,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于去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今年,我们又有两条河湖案例推荐至国家,近期可能会公布结果。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完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健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各市地因地制宜、系统施策,推动“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早日遍布龙江大地。谢谢!

主持人:谢谢马云处长的回答,本次互动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二位嘉宾的出席,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同时也感谢在线观看直播的网友朋友们。双节将至,在这里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博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