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君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会议精神,我们推出“划重点”栏目。今日推出“划重点”第一篇,看看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有哪些亮点?
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推动
再上新高度
● 成立了省委书记和省长任组长(主任)的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 各市(地)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推动龙江绿色低碳发展
彰显新作为
■推动140家重点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91家发电企业陆续参与交易和清缴碳排放配额。
■ 推动成立省生态环保集团、低碳企业联盟。
■ 与伊春、牡丹江建立厅市合作机制。
■ 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
■ 积极推动等离激元碳利用(碳中和)技术研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再结新硕果
▶ 聚焦重污染天气治理
● 全省全年削减替代散煤455.69万吨。
● 淘汰改造建成区每小时10-35蒸吨燃煤锅炉43台,淘汰建成区外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697 台。
● 佳木斯市被列为国家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 聚焦水环境质量提升
● 实施 49 项措施综合治理安肇新河。
● 全面完成地表水型水源地保护区208 个问题整治“回头看”。
● 完成 18 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 支持199 个行政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 聚焦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 重点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87家,推动15家需整治企业制定整改方案。
● 完成全省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确定高风险地块285个。● 推动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双源”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 聚焦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 排查整治固体废物、塑料污染等问题845个。
● 组织11298 家企业签订安全承诺书。
● 疫情医疗废物及时有效安全处置,全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应急备选处置能力同比提高49.5%、40.3%。
▶ 聚焦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废弃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
● 全省未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 聚焦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 340个“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98.5%。
● 大兴安岭呼玛县、塔河县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抚远市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取得新成效
★ 18位省级领导包抓53项整改和攻坚任务。
★ 组织开展全覆盖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496项、曝光典型案例9个。
★ 对大庆肇源清洁皮革园污染等5个突出问题挂牌督办。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迈出新步伐
▶ 政策规划体系建设上
● 高标准编制实施“十四五”一系列规划。
● 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上
● 启动水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修订工作。
● 深入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移送行政拘留案件同比增加 100%、移交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同比增加244.4%。
▶ 环境管控体系建设上
● 建成“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正式转入实施应用阶段。
● 全省共排查新增排污企业 1354 家,2426家企业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全部完成。
生态环境基础保障能力
实现新提升
▶ 财政资金有效保障
● 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生态环境专项资金 9.89 亿元,同比增长315.1%。
▶ 监测服务有效保障
● 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帮扶指导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中央奖励资金居全国第一。
● “十三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省监测中心排名全国第一,哈尔滨中心位列省会城市第一。
▶ 舆论宣传有效保障
● 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低碳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 在央媒及省媒累计发稿近万篇。
● 61 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组织线上开放 287 次、线下开放 197 次。
▶ 技术支撑有效保障
● 开展肇兰新河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松花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全省典型区生态状况变化五年评估等课题研究。
● 危废产生单位申报数量同比提高120%,医疗机构申报单位数量同比提高 463%。
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新发展
■ 全省182个百大项目通过环评审批,157个整合煤矿项目全部完成环评审批。
■ 制定全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1593家企业纳入清单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
展现新风貌
★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承接省委 1 个专项行动和厅本级10项专项行动全面完成。
★ 扎实开展“三铁”主题活动,组织实施“10 个一”工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来源:宣传教育处